县情概况

县情概况

时间:2012-02-24 15:07:51 信息来源: 点击: 次

地理环境 

   沂源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17°54'—118°31',北纬35°55'—36°23'之间。2010年全县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9镇4乡14个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56.37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6万人。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6.5‰。有少数民族13个,3252人。沂源县属中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沂河流向倾斜。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名山头1983座,最高点鲁山气势挺拔峻秀,风景迷人,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峰。最低点东南沂河谷地,海拔180米。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地等。境内有大小河流1530条。沂河发源沂源县,流经山东、江苏6市15县(区、市),沂源境内长84.6公里。

悠久的历史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最早的山东人“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同期)就在沂源地域繁衍生息。他们创造的原始文化,逐渐遍及全省并直接下启了数十万年后遍布全山东的、由相互承袭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源泉。对中华文化的形成有着特殊贡献的灿烂的海岱文化,也是新石器时代直接承袭“沂源猿人”而创造发展的。史河汤汤浩淌至今,沂源地域的众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周遗址;周朝的艾邑、盖邑、浮莱邑,汉代东安郡,隋代东安县遗迹,隋唐摩崖石刻、隋代荆山寺、宋代神清宫、织女洞等名胜古迹等,印证着沂源的悠久灿烂文化。沂源是沂蒙山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抗战时为民国山东省政府驻地、省会区,后为华东野战军首脑驻地。沂源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沂源人杰地灵,英杰辈出。古代的吏部尚书杜泽、河南按察使江孔燧;近代民族资本家杜万兰,新中国建立后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涛、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耿涛;当代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传苗、沈飞集团副总裁许明山、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公司总裁朱新礼、“当代中国保尔”朱彦夫、著名作家刘玉堂、齐鲁医院副院长孔北华、奥运冠军杜丽;在海外的科技学者张怀莲、徐继军、冯恩波等,均为沂源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三产比例12.11:49.76:38.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92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55亿元。

丰富的资源

   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240万亩,其中耕地52万亩;水资源总量8.1亿立方米,且水质好,ph值在7.3-8.2之间,矿化度在116-508毫克/升之间,总硬度在3.3-10.8德国度之间,适于人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需要,并有多处优质天然矿泉水产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铝、金、银、铜、铅、锌等,其中铁矿储量达2.5亿吨。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煤、花岗岩、石英石、长石、蛭石、焦宝石、紫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炭储量3000万吨,花岗岩储量2亿立方米;林木资源143种,经济林主要有苹果、葡萄、花椒、柿子、板栗、桑、鲁源小枣、山楂、银杏等。古稀树木28种,其中荆山银杏,树龄千年有余。青龙孤松,树龄八百余年,大贤山织女洞叶子银杏,国内独有,树龄六百年之多。沂源县饲草资源丰富,总载畜量16.2万个黄牛单位,“沂蒙黑山羊”远近闻名。药材资源500余种,如丹参、白首乌等,其中“沂蒙全蝎”不仅是珍稀药材,而且是名贵佳肴。


工业概况

    2011年,沂源县工业门类有医药及包装材料、节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煤炭、机械、精密铸造、建材、化工、玻璃制品、玻璃纤维、纺织服装、塑料、皮革、食品饮料、造纸、印刷等30多个行业,250多个主要产品。有30多种产品获省、部优称号,41种产品出口。形成医药及医药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节能材料、食品加工、精密铸造、玻璃纤维六大支柱产业。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创成中国名牌产品1个、驰名商标5件,高新技术产值19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0.1%,为全省县级最高。全县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76家,完成总产值38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0.2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4.24亿元,完成利税74.18亿元,实现利润51.55亿元。有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上市公司。另有5家企业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农业概况

   沂源县农业为果业、畜业、劳务、生态、药材业、菜业、菌业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主要发展以苹果、葡萄、鲜桃等为主的林果生产和以设施大棚蔬菜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优质、高效、无公害和高附加值农业。2011年,有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大樱桃、黑李子、韭菜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2万亩,有19个品种获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业(红富士苹果)示范基地,培育了“沂源红苹果”、“有机韭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85个,品牌效应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全县年产各类果品10亿公斤,蔬菜发展至14.5万亩。为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建设 环保  

    城乡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同步进行,城市道路、公益设施、公共建筑、社区建设科学协调发展。县城为绿色山水生态城市,城中有山(其中海拔500米以上山峰4座),城中有河(大河2条、小河5条纵横穿城)。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扩建重修街道30余条。城区形成“八纵八横、外环内网”城市交通网络。城市公共事业和设施有5条公共客运线路、管道天然气、循环水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管网、引泉入城饮水等。城市实现“果树进城”、“清水润城”、“森林围城”和“亮化美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6%,城市绿地率达到45.7%,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环境保护,淘汰关停39家污染企业,完成160多项污染治理项目。2011年,全县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沂河出境断面COD和氨氮指标连续8年优于功能区划要求。、

交通  邮电

    沂源县交通为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多层次交通格局。有晋豫鲁铁路沂源段(在建)、青兰高速公路过境段,有省道6条,县乡道42条。201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87.7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和村道),全县行政村均通客车。旅客公路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2109万人、54574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633万吨、周转量78585万吨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3亿元。年末宽带用户2.1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76万户。

贸易 旅游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124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出口9911万美元,增长-27.6%。县城有京源商厦、金太阳商场、乐万家超市等大型商场12家,有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其中骏马度假村为“山东省十佳影视外景基地”、“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山东省三星级旅游餐馆”;在建投资8亿元的鲁中•义乌国际商贸城。服务业增加值72.4亿元。
    主要旅游景区有以九天洞和千人洞为代表的4A级景区鲁山溶洞群,有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沂源猿人遗址、鲁山国家森林公园、织女洞、神清宫、荆山公园、历山公园、圣佛山、石佛院、凤凰山风景区、唐山自然风景区、天湖旅游度假区和沂河源水景公园。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县”、“山东省旅游强县(首批)”和“全省国民休闲示范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6亿元。

教科 文卫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7所,其中沂源一中为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高中教学示范学校、淄博市规模最大的中学,有120个教室,在校学生7000人。全县学校在校学生8.9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6万人。有教职工6068名,专任教师5392人。为“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中国偏远地区远程教育示范  县”、“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淄博市教育初步现代化县”。
   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7枚。县竞技体校成绩突出,培养输送国家的体育人才,涌现出国家级以上冠军获得者累计34名,其中奥运会冠军1个(杜丽),世界冠军6个,亚洲冠军8个,全国冠军19个。
   全县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9115人。29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有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456件,其中发明专利87项。新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
   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综合文化中心1处,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拥有卫生机构1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5所,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和疾控机构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15张,卫生技术人员1214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社会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58元,增长23.9%。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3个,收养902人。社会福利性企业13个,安置残疾人238名。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民生工作办公室,建立实施了“十二条社会保障救助线”制度,4年民生建设投入达到30.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4%。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16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1700元;县级新农保与国家新农保制度实现并轨,全面铺开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双拥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和“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